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第十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西北

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5 10:5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航行器创新团队邢城的作品名为“高速游动仿生扑翼水下航行器”,他介绍说“可以在水下达到2m/秒的游动速度,它最大的扑动频率可以达到4赫兹/秒。我们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航行器创新团队邢城的作品名为“高速游动仿生扑翼水下航行器”,他介绍说“可以在水下达到2m/秒的游动速度,它最大的扑动频率可以达到4赫兹/秒。我们创新采用单驱动电机的驱动形式,它可以以最快游动速度前进,这个是目前为止水下航行器最快航行器。”“我们的目标是让它从水面跃升到空中,模仿生物的动作形态。它有点类似于空气中的仿生鸟,只不过是应用在水下。它可以用于示教机器人,也可以用于研制跨介质的仿生扑翼航行器。”

西工大航海学院副院长曾向阳教授介绍,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发掘和培育海洋人才,助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创新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主办的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经过多年的组织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竞赛,代表了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大学生创新竞赛的最高水平。

据了解,来自全国107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共计955项作品参加本次比赛。本次比赛分为创新、创意及创业类作品、设计与制作类作品、智慧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类作品、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类作品、船模竞速类作品、帆船模型竞速类作品、海洋知识竞赛类等多项比赛项目。

大赛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比赛紧密结合行业高校优势和特色,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拓展船海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空间,目的是增强船海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原创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为行业打造高层次、应用型船海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储备力量,同时鼓励优秀作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促进相关成果的推广和孵化。

8月13日,第十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这是西北工业大学即首届大赛十年后又一次回归。

比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办赛,其中创新、创意及创业类和海上智能感知类采用线上答辩方式进行,海洋知识竞赛类采用微信小程序答题方式进行,其余类别采用线下比赛方式进行。

大赛期间还设置了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类比赛,来自全国71个比赛队伍,依照比赛要求分别仿真制作的我国著名的南昌舰和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模型,接受评委们的评审。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20级本科生曹元驹介绍说:“我们雪龙2号考察船模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我们用纯木条、竹皮、竹片一点点对接拼成,第二个特点是我们整个模型船是全手工制作,拒绝3D打印,从早到晚历时两个月。第三个特点我们从细微处下功夫,精益求精,我们把能展现船的部分都观察到展现出来。”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gydxxb.cn/zonghexinwen/2022/0815/830.html



上一篇:硬核!哈工大录取通知书竟镶有“宝石”,你想
下一篇:长春光机所、哈工大联合研制的机械臂转接件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