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没有这些人, 中国的光学镜片不知落后多少年(2)

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5 04: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龚祖同——试制第一锅中国牌号的光学玻璃 1904年11月10日~1986年6月26日,上海市沙县人,祖籍江苏省南汇县人。中国光学玻璃工业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

龚祖同——试制第一锅中国牌号的光学玻璃
1904年11月10日~1986年6月26日,上海市沙县人,祖籍江苏省南汇县人。中国光学玻璃工业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纤维光学家,从事光学玻璃、光子结构等光学研究。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毕业留校任教;1932年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中国实验核物理先驱赵忠尧;1934年在叶企孙的指引下成功报考留美公费应用光学学科,留学于德国柏林技术大学(现称柏林工业大学),开始了他研究应用光学的生涯。
1936年以“优秀毕业生”毕业并获特准工程师称号,后在应用光学专家F.维多特(weidort)教授指导下从事工程博士学位的论文“光学系统高级球差的研究”工作,开始了中国高级像差的研究。1938年1月回国后投入中国第一个光学工厂昆明光学仪器厂(昆明兵工署22厂)的筹建及试制双目望远镜的工作,采用德国的光学设计技术并通过后期加工与装调研(仿)制出中国第一批军用双目望远镜,并命名为“中正式”。

1939年11月借奔母丧回上海的机会用自己公费留学节省下来的400英镑及同学资助开始小规模试制光学玻璃,后被日伪军以“跟内地勾结,购买军火”罪名逮捕计划送往日本为效力,在经过重庆国民政府设法营救得以乔装逃出上海,返回昆明以失败告终。
1942年龚祖同于贵阳红岩冲选址建造简易厂房的兵工署53分厂开始光学玻璃试制工作。1945年9月国民政府兵工署认为光学玻璃可以从美国进口布置的自行研发而第二次宣告失败。1945年10月为能实现试制光学玻璃从兵工署转入资源委员会参与接收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并担任该厂总工程师。1948年因时局原因第三次试制光学玻璃又成泡影。幸运的是,他在上海耀华厂认识了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王大珩。1950年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仪器馆馆长王大珩从东北人民政府申请40万元拨款邀请龚祖同去长春攻关光学玻璃试制工作。
1952年1月26日第一次获得了300升(一大坩埚)K8光学玻璃;1953年2月开创中国自行生产光学玻璃的历史。
后又试制出机枪瞄准镜,参与试制倒影测远机。1958年指导研究生王乃弘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红外变像管并制成了中国第一架红外夜视仪;1960年又试制成功使用多碱阴极的可见光静电聚焦三级串联像增强器,用于被动式微光夜视;其间主持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周自新——中国光学将军
1911年2月20日~1971年9月8日,江苏江阴人。军用精密光学测量仪器专家;研制出中国首台军用望远镜。
1923年~1926年就读于江阴南京中学;1926年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德语补习班;1928年进入德国巴德苏尔扎(Badsulza)高级职业学院补习;1929年进人勃朗斯维克(Brunschweig)工业大学师从测量教研室Herbert教授;1931年转入柏林工业大学专攻精密测量仪器专业,1933年毕业后获特许工程师职称。因在德国学习期间结识中国驻德大使馆商务专员俞大维留使馆工作,先后被国民党政府派往德国蔡司工厂、德国科学院测量研究所天文台、奥地利维也纳市葛磁光学仪器厂补习和工作;1934年6月回到南京后历任参谋本部测量总局技士、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技术司理化研究所技士、兵工署百水桥研究所筹备处长,兵工署百水桥研究所精确研究室主任,负责光学仪器技术、计量研究、理化分析等工作;1936年9月7日任南京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备处长;1937年先后抵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匈牙利等国,参观考察工厂及军械学校,选购炮兵观察器材,与奥地利威特厂订购80公分测远镜制造权并聘请该厂技师许慈、哈尔特来华工作。

1939年1月1日任军政部兵工署第22兵工厂长,4月29日第一架6×30双筒三棱军用望远镜试制成功,并命名为“中正式”。

1941年组织试造出奥美特克式迫击炮瞄准镜、法国勃朗特式迫击炮瞄准镜等中国第一代军用光学仪器;1942年1月22日任与第51兵工厂合并后的第53兵工厂长(领少将军衔),期间曾参加三青团、复兴社、国民党,军政部特别党部第7区党部第14区分部指导员、第一届三青团中央候补干事。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ccgydxxb.cn/zonghexinwen/2021/0905/657.html



上一篇:七所无A+学科的985大学,东北四杰占三所,剩下一
下一篇:在校生人数名列前茅的4所大学,3所都是985,第一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投稿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